|
氮化碳(C3N4)简介氮化碳(C3N4)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到1834年,是最古老的聚合物之一。1992年,Franklin首次提出C3N4的概念。C3N4一般有七相,其中石墨相氮化碳(g-C3N4)是最稳定的相,由三嗪环或七嗪(庚嗪)环相连组成,此材料是氮化碳同素异形体中最稳定的一种。 与石墨一样,单层C3N4层与层之间具有范德华力相互作用进行堆叠,导致其不溶于大多数溶剂(包括水、醇、N,N-二甲基甲酰胺、四氢呋喃、乙醚和甲苯)。经证明g-C3N4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[224]。对g-C3N4进行热重分析,结果表明,630℃出现热分解和汽化,750℃时完全分解。这在有机材料中是热稳定性最高的之一,明显高于芳香族聚酰胺和聚酰亚胺材料的热稳定性。 g-C3N4已经成为一种具有超强吸引力的可见光驱动光催化剂,区别于TiO2材料仅在紫外光区(仅占太阳光谱5%)有响应,g-C3N4具有合适的禁带宽度(Eg=2.7 - 2.8 eV)导致其比大多数金属氧化物显示出更好的可见光吸收能力。尤其适合用于光催化分解水产氢产氧,2009年王心晨等人首次报道了关于g-C3N4利用可见光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的研究,自此光催剂的相关研究从无机半导体转向丰富的有机聚合物。总之,g-C3N4是具有良好的可见光响应、合适的禁带宽度、良好的氧化还原能力、无金属特性、丰富且低成本的光催化材料。 |